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奥地利移民优势 >

奥地利移民优势

又有国内明星被爆吸毒,看看奥地利是怎么管的

  最近几年,总是有明星被爆出吸毒,国内明星为何频频被爆出吸毒,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看看西方发达国家是怎么做的。一起来看一看奥地利是怎么对待毒品的。
陈羽凡被爆吸毒
  陈羽凡被爆吸毒
 
  北京时间11月28日凌晨2点,网曝疑似陈羽凡吸毒被抓;一大早"陈羽凡"登上热搜;上午10点55分,巨匠娱乐发"辟谣"声明称传闻不实;11点27分,陈羽凡发博"one love",却被发现小尾巴并非其常用手机;下午13点45分,平安北京转发通报,"毒品让"最美"凋零",证实羽凡吸毒。
 
  陈羽凡曾谈毒品:远离毒品是每个社会人该做的
 
  2011年,陈羽凡曾在采访中谈及毒品,并表示:"远离毒品应该是每一个在社会上的人应该去做的事情。"2018年11月26日,歌手陈羽凡吸毒被抓,其工作室声明与他本人账号所发布的微博目前已全部删除。
 
  毒品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毒品的分类
 
  01鸦片
 
  鸦片(英语 opium 阿拉伯语 Afyūm),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鸦片因产地不同,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
 
  02吗啡
 
  吗啡(Morphine, MOP)是鸦片类毒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鸦片中的含量为4%-21%,平均10%左右。1806年法国化学家泽尔蒂纳首次将其从鸦片中分离出来,并使用希腊睡神Morpheus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吗啡。
 
  03海洛因
 
  1898年,拜尔(Bayer)药物化学公司将海洛因作为戒断药批量生产,用其治疗吗啡成瘾,但在应用中发现其成瘾性比吗啡更为强烈,其药效与毒性达到同等数量吗啡的3~5倍。此后,各国取消了海洛因在临床上的应用。海洛因的合成,不仅没有成为药品造福人类,反而成了危害人类的"白色瘟疫"。
 
  04大麻
 
  其主要有效化学成份为四氢大麻酚(简称THC),THC在吸食或口服后有精神和生理的活性作用。大麻主要有三种形态:大麻脂、大麻油。大麻通常被制成大麻烟吸食,或作大麻饮料饮用,或掺入食吕品中食用,亦可咀嚼、鼻吸或吞服。
 
  05可卡因
 
  早在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们便注意到南美土人通过咀嚼古柯植物的叶子来提神。1855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G. Friedrich)首次从古柯叶中提取出麻药成分,并命名为Erythroxylon。1859年,奥地利化学家纽曼(Albert Neiman)又精制出更高纯度的物质,命名为可卡因(Cocaine)。该化合物又称古柯碱,化学名称为苯甲基芽子碱,多呈白色晶体状,无臭,味苦而麻。
 
  06冰毒及摇头丸类毒品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
 
  "摇头丸"是一种新的毒品--"冰"毒衍生物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MDMA)和亚甲氧基苯丙胺(MDA)的俗称,因服食后听到音乐会疯狂摇头而得名。"摇头丸"原产荷兰,根据幻觉种类、幻觉发生时间及幻觉持续时效的不同,有198种产品。
 
  奥地利对待毒品的态度
 
  奥地利的毒品政策有着特殊且创新的一面。最早采用"以治代惩"的原则。其毒品问题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非法合成阿片类物质的使用很少,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大麻开始在青少年群体中使用。70年代末期,海洛因的使用开始增长并对其后的毒品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21世纪初新型精神类物质的使用催生了奥地利新的毒品立法。
 
  11970年前19世纪的奥地利(奥匈帝国)实施的是一种相对宽容的毒品政策。毒品成瘾被视为是一种疾病而非严重的社会问题。
 
  1876年:奥匈帝国颁布了第一部针对毒品使用的法律《毒物法规》。这一法规旨在对奥匈帝国境内的毒物以及毒品的流通进行管理。
 
  1909年:奥匈帝国的代表作为当时12国代表之一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万国禁烟会。
 
  1912年:海牙国际鸦片会议亦有奥匈帝国的代表。
 
  1916年:奥匈帝国颁布《无行为能力法》对青少年群体中的酒精和毒品成瘾者的公民权做了规定。
 
  1919年:协约国集团与奥地利共和国签署的《圣日耳曼条约》要求奥地利采用新的毒品法律。翌年,奥地利批准了1912年《海牙鸦片公约》。
 
  1921年:奥地利出台了新的毒品法案,对生鸦片、类鸦片和可卡因的生产和销售进行管控。这也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次针对专项毒品的立法。
 
  1928年:奥地利批准了修订后的《1925年日内瓦鸦片公约》以及相关的毒物法案。
 
  1948年至1949年:《麻醉品法第一修正案》将毒品吸食定性为犯罪行为,需服一周至六个月监禁。
 
  1948年到1968年:被奥地利《麻醉品法》定为罪名成立者只有744件,其法律威慑力可见一斑。
 
  21971年-1985年1961年:联合国出台了《麻醉品单一公约》。
 
  1966年开始:年轻的大麻使用者成为新的涉毒群体,而且他们的数量在70年代初期迅速增长。这一现实不仅和当时恶化的国际毒情相呼应,更裹挟着1968年要求社会改革的学生运动,直接导致了奥地利国内关于毒品问题的大辩论。
 
  1978年:奥地利签署了《麻醉品单一公约》及其1972年附加草案。
 
  1980年:奥地利出台了《麻醉品法》的一项新修正案。
 
  1984年,奥地利进行了第一次全国范围内15-40岁成年人毒品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这一群体的14.6%使用过大麻,其他几种毒品分别是:可卡因2.5%,海洛因2%,LSD3.6%。
 
  1985年,奥地利再次出台《麻醉品法》修正案,"以治代惩"的原则进一步扩展。
 
  31985年-1997年200世纪80年代中叶至90年代:奥地利国内的毒品吸食问题更加复杂化。其原因主要是艾滋病的出现及欧洲社会政治格局的剧变。
 
  1989年-1994年:奥地利因吸毒致死的人数从82例增加到250例,被定罪的涉毒人员从1252人增加到2683人。
 
  90年代中期:奥地利各省都任命了毒品协调员,建立了毒品协调局,以及跨省的协调组织"各省协调员联盟"。
 
  41998年-今天1998年:奥地利颁布了新的《麻醉品法》。新《麻醉品法》通过下述方式强化了"以治代惩"原则:(1)对未成年的大麻罪犯实行特殊管理;(2)采取更多的措施应对与吸毒相关的健康问题;(3)对以毒养吸者延期指控。2007年的《麻醉品法》修正案持续了这一模式,并将一些原本选择性的措施更改为强制性。
 
  2013年,有16989人接受了阿片类物质替代疗法,占阿片类物质成瘾总人数的60%,这一比例较之以往明显增大,表明奥地利的成瘾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吸毒致死率也由2004年的43%降到2013年的19%。
 
  如何防止沾染毒品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所谓"时髦"。
 
  3: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 不进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奥地利对待毒品有其特殊创新的一面。中国也在严厉打击毒品,但是毒品仿佛春风吹又生一般,总是蔓延得很快。对待毒品,不能光靠政府,我们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希望大家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愿每个人都能远离毒品,抵制诱惑。对毒品零容忍。
 
  • 客服热线: 400-657-9598
  • 联系电话:18310566198
  • 顾问微信号:18310566198
Copyright © 2014-2017 奥地利永居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